设计艺术化和设计产业化的博弈?

今天打开GR首先看到的是junchen大哥那里的更新,题为《设计和管理的博弈·续》,这篇文章是续谈几日前37SignalsDon Norman(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的作者)的唇枪舌战过程的文章,那篇介绍的文章居然当时没有看见,实在是粗心啊……

顺着文中的链接,去读了文中提到的几篇论战文章, 不出所料,37signals果然如预期般的谈到了apple和Jobs,而Norman也一如既往的谈着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论调,故而得出“A little less arrogance and a lot more empathy would turn these brilliant programmers into a brilliant company, a brilliant success.”的结论或说建议来。

先不谈我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想先谈谈前两天恰巧看到的文章《设计与艺术的区别》,文中提到了艺术和设计的概念 :

黑格尔在他的《艺术的目的》一文提出;艺术的基本目的就在摹仿自然,而所谓的摹仿就是完全照本来的自然形状来复写。我们可 以这样理解,艺术家用笔与颜料来描绘他眼中的自然美,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眼中自然美的再现,并且将此放大,摆放在人们的眼前。不过,这种说法或许应该局限 于绘画艺术。其次,黑格尔又提出“激发情绪说”。艺术家的任务与目的就在把一切在人类心灵中占地位的东西都拿提供给我们的感觉、情感和灵感。以及他提到的 “更高的实体性的目的说”。如果将这些概念集和起来便可以来定义文学与音乐等艺术载体。

设计要考虑到的问题最少具备以下几点:
一、了解商业的计划与目的,并从中寻找到能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很多时候,设计师要创造这样的因素。
二、了解商业计划针对的群体,掌握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修养、认知力及审美。此点是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三、根据以上二条确定用什么样的图形元素与表现手法(设计理念)来完成设计。

很容易达成共识的一点是:艺术≠设计,而在现实的社会中,二者又有着似乎多重交互之处,尽管这些交互之处早已与原有的概念或是初衷有些 背道而驰,艺术设计化和设计艺术化,人类总是喜欢干这种分分与合合的事情,那么设计与艺术到底相交在哪里了呢?我认为是情感,人类最普遍的东西,之所以有 情感两者才联系在了一起,然而之所以被称为误读,是因为两者是有区别的。

因为在艺术家把那些本为自己情感宣泄所造就的艺术作品呈现于世时,其他人的情感与作品有了互动,而这种互动未必世ta懂得了艺术家的情感,而是自身 情感的体现和感知过程,而这些艺术家(比较极端的纯的那种)不是很在乎,而只在乎自己的作品本身;再就设计而言, 本身是一种一起作用或说影响他人为目的的活动,所以在设计本身,无论设计者是否倾注于他的情感,首要的目的是激发起他人对于作品的情感,从而通过产品对看 设计的人产生影响,这与其要盈利和影响他人的本源目的是一致的。艺术与设计相比,更疯狂更感性更自我、更深度的挖掘内心。

现在世界上有着那么多的艺术设计者, 其实是把设计过程艺术化,而并非改变了设计的本源,影响他人,无论是从商业角度或者是情感角度抑或认知角度、行为角度。所谓过程艺术化,我认为他们在制作 过程中更加注重了自我的感受,把情感更多的倾注在里面,他们认为通过自身的评估是可以影响他人的,这种人往往有着自信的人生观念,并且有着非常强烈以自身 特点影响他人的观念和动机,他们也被看做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即使从黑格尔的定义上来说早已脱离。我觉得这个可以用来解释我所谓的“设计艺术化”。

设计产业化,我觉得更好理解一些,从Norman他们开始,通过一种更为规范的过程标准和设计流程来使设计这种工作能够更加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和公 司能够通过设计来盈利,人们也能够享受到更为舒适的服务。从商业普及的目的出发,自是与设计艺术化的那些人较为自我的理念有所冲突,我觉得这也是两边进行 论战的根本,他们所信奉的理念和本身的既得“利益”是相关的,就如在学术界,任何一个学派都会维护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他们存在的必要。

至于两者谁胜谁劣,我想就产业化来说,能够让更多人受益,使很多产品都很好但是很少能有惊世骇俗的作品面试,而艺术化,正如junchen大哥所言“有可能让你很成功,但也会让你走火入魔”…….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