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争

近来著名牛博连岳为科学松鼠会即将出版的图书写序,在网络上又掀起一阵轩然大波,每当思想火拼的时候便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倒不是我有看热闹的变态心态,而是 这时往往会收获很多,其实很多事情从各个角度来看总是有道理的,每个人的想法也都有一些可取的地方,好友小容老师曾经在其博客中提及“三个feed,必有 我师”,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争论则让你我能够更透彻的看清我们的世界。

关于科普,从个人角度喜欢姬十三的态度,“普字似乎太过于居高临下,我们只是用文字传播科学之美。” 在这个时代,分享式的传播正在成为一件最流行的事,分享同时意味着信息权威时代的渐渐失去,每个人通过学习和努力都可能成为某一方面信息的代言人,如果大家都能够抱着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想法分享给他人的态度来生活和学习,你得到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至于在如何写作方面,我则较为同意一篇反驳连岳的文章中的观点,“ 普”这个字的意思是把一件事说的让普通人明白,最好还能让他们觉得有意思。这前一条需要大量的知识,要求作者做过深入的学习,没有“深入”的“浅出”常 常结果是“肤浅”,或者干脆扯淡。而后一条通常要求作者自己对所写的话题特别感兴趣,觉得特别好玩儿,自己都觉得无聊的东西是很难写得让读者觉得有意思 的。” 其实说白了,说的是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信息,让你的分享更有意义,这个是每一个分享者需要自律和持续发展的一件事,在自己动手开始写一些心理学的文章时,就 越发的发觉自己的根基尚浅,不光是在语言表达上,更多是在专业学习上,如果你也在写东西的时候感到“心虚”,那说明你也正处在有待进步的领域内,不过别 急,这恰恰是你进步的动力,也会因此更加促进去阅读更多的书和专业的知识,我每每到此时便有一种flow的感觉,乐在其中,所以说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痛苦 的事,只是有待我们的发掘。

科学之美这是一个很好的名词,“科普”传播的也不应该仅仅是知识,而是让更多的人来发现它的美。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