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心理学年会之行(2)——大会报告篇

26日上午是大会的报告阶段,浙江大学的王重明教授和辅仁大学的刘兆明教授报告中的一些观点还是很值得心理学研究者们所关注的,小镇在此做一些总结,希望对其他同学有所启示。

王重明:

倡导多院校、多老师的协作研究。王认为目前的研究基本上是一个老师带领多名学生的团队模式,而鲜有跨院校、多名老师之间的合作研究。王也提到与第一作者这种排名有关。小镇以为倡导是对的,不过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如果各个学校不用这种排名作为标准来进行考核的化,那么跨院校之间的合作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越来越要求嵌入系统:这与后面刘兆明老师谈到的主要内容相仿,放在后面谈。

聚焦机制:我们做过心理学研究的同学们都多多少少有些体会,自己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和查阅现今文献的时候,探讨关 系的文章和研究是非常多的,甚至应该说主要是探讨关系的,而这类文章大多数的做法也就是根据一个或多个理论,然后针对一个问题和一批被试提出一个A—B关 系的假设,验证的过程也是极为一致,那就是找一个量表测一下A,然后在测一下B,最后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检验。做的再进一步就是将A分类分层、将B也分类分 层,然后lisrel一下,但无论方法如何先进,也都是停留在这个阶段。我们并没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及其具体过程。王提到在近一年来美国应用 心理学杂志上所刊登的很多文章都涉及到了对于过程和机制的探讨,也就是对于HOW的假设。

王举了一个有关于HOW假设的例子:外在奖励是可构成组合式奖励而影响绩效的。这种假设要求研究者更加进一步的嵌入研究系统,并且从问题出发进行研究。所以聚焦机制与前者是相辅相成的。

组织认知:在讲到组织认知的时候,王提到组织认知的研究有两大主线:人因研究、组织研究。这种提法或许有些新意,人、技术系统和人、组织系统的比较研究,不知能否促进两者共同成长。

一些琐碎的关于研究的小问题:理论要聚焦,在很多研究生撰写论文的时候,喜欢将众多文献和理论都放在前面,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不同理论的假设是不同的,很可能带来非观察异质性,你要用哪个理论?一定要确定使文章的理论框架清晰明了而且尽量单一,这样减少理论上的混淆。

中国做文章很讲究创新,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创新,然而表面上所有人都在创新,所以其实更多的应该是考虑本研究对于以往文献和理论有着什么样的贡献,或者解决了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刘兆明:

组织临床研究:目前的心理学研究中,有着太多的没有社会的社会心理学、没有组织的组织心理学。看不到实物,过于 抽象和理论化,对于实际问题没有合理解决是研究中的一大弊病。王所提到的嵌入系统也是大致如此。所谓临床是医学中的一个名词,其意义与亲临、嵌入类似,要 求研究者积极的涉入于协助组织,对所接触到的资料进行观察、提取和报告的过程。

三种模式:

  1. 专家或信息购买模式
  2. 医病模式
  3. 历程咨询模式

接受过咨询培训的同学都知道,当你帮助一个人的时候,并不是给他吃了药或者听着有道理就能好的,而是要对其进行引领性的分析和引导,使其自身得到成长。在当今的企业咨询中,第三种是没有什么人来做的,而这种恰恰确实最需要做的。

关于研究:

如果以左上角和右下角连线为对角线来对这个图进行划分,我国大多数学者多年来所做的事情属于右上部分,即从前导框架到经验世界的应用。而近些年来研 究界更多所关注的是从经验世界的探索出发的整体循环。也即是说问题是来源于对于经验世界的探索过程中,将之理论化,框架化,然后再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的过程。

0 评论: